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收起左侧
楼主: wang3224 - 

微波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6 22: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理论从初创至今已经十几个年头了?还是很厉害。
不说明白点怎么让我们感受新理论快乐啊?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总得有个渊源来介绍下,突然冒出一句来,让别人理解,很难,搞的很神秘~~~、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00d44 (管理员)楼主说的其他途径又在指什么呢?任何事情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新理论推出的结果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传统理论与新理论就是两个角度,说的笼统了等于没说,说的细了内容太多。对于微波,目前是我研究的敏感区域,不便说的太多,大家最好根据我的观点再发表观点。理论中其他的内容更不能在此多说,所谓隔行如隔山,我说其他行业的事情指定自找没趣。
          微波传播过程中,一个波长范围内电流是此起彼伏,如果介质是唯一的,只能形成机械波,而形成球形聚集双子波,介质的性质指定相反。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通论 物理篇 引力的传递方式》

《宇宙通论 物理篇 引力的传递方式》
玉选

            


一、超距传递

二 接触传递
1旋涡说
旋涡说的否定
2交流说
交流说的具体设想
牛顿自己的反对意见
现代科学的看法
       3场说
爱因斯坦假定
场说存在的问题
三、新的设想
参考文献

提要:历史上引力传递方式的设想,可分为超距作用和接触传递两种。其中超距说主张无媒质作用,代表人物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和近代康德,超距说特点可概括为零接触接触说主张有媒质作用,历史上有三种学派出现,既古旋涡说交流说和场说。古旋涡说的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和笛卡儿;交流说的代表人物:牛顿;古旋涡说和交流说的特点可概括为负接触场说是现代物理学的主流观点,特点是正接触。本文主张:场对称破缺说,结合了场说和交流说的精华,特点是负接触方式。

相距物体是怎样发生作用的?或者说引力的远距离传递的方式是什么?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个古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历史上除少数人(如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和近代的康德)有明显主张超距作用的倾向外,基本上都是主张接触说的。历史上的接触传递方式出现过三种基本类型,其中最古老风行时间最长的是古旋涡说,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开始到笛卡儿结束,被牛顿推翻;其次是交流说,由牛顿提出,被牛顿放弃;第三种方式是场说,从爱因斯坦开始直至现当代,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观点。本文认为:现存的“接触说”的三种方式都是不完善的,甚至还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疑难。相对比而言,牛顿的交流说是一个较好的设想。如果能够从牛顿提供的前提和原则出发,吸收其它方式的长处,引力的问题有望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的引力传递的几种方式进行分析和类比,借以阐明上述看法,为以后的引力问题的探讨工作提供一个历史的基点。

超距传递
超距作用:“过去对于不相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错误解释。当时认为:这种相互作用(如两电荷间的吸力或斥力)是以无限大速度在两物体间直接传递的,与存在于两物体之间的物质无关”。这是1983年出版的《物理学词典》的解释和说明。特点是“无媒质”或“零接触”。一般来说,凡持“超距说”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既认为引力是物质的本性或本能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是不可能的。因此超距作用是不可能的。既然物质充满空间,重力的传递必和充满空间的物质有关。这个好像不容怀疑的论断,在两千年后的康德的星云说中出现了例外:弥漫于空间中的物质并不是用来传递引力的,而是另有用途。康德主张超距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学者。爱因斯坦的几何场,有非物化倾向,但同亚里士多德不承认真空的存在一样,爱因斯坦也从未承认过几何场是超距的。
牛顿的意见是:如引力具有超距性,不需要任何媒介物从中参入,并且物质不像古代物灵论者认为的那样具有灵性,而引力只是物质的本性的话,那是不可思议的;反之,如果引力是物质的本性,不需要通过媒介物间接接触就能远距离发生作用,那是不可想像的。并且,如承认引力是超距的,结论必然导致引力是物质的本性;承认引力是物质的本性,必导致引力是超距的结论。同时:承认二者其一都必然导致超然力量存在的结论,但超然力量是不存在的。这个观点就是牛顿的非本性说。可见牛顿对超距作用的认识是极为深刻的。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主张引力是物质的本性,最终确实没能摆脱超距作用和超然力量的阴影,是一力证。
总之,接触说对超距说的否定,无论有多少条不同的理由,其出发点还是在于:引力同其它自然力相比,非接触的超距性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外现象。从经验角度,人类的思维是难以接受的。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宇宙通论"物理篇"引力的传递方式》简介                             陈玉选主张 场对称破缺说  : 场说+交流说+……

相距物体是怎样发生作用的?是一个古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在学术史上,除少数人有明显主张超距作用的倾向外,基本上都是主张接触说的。所谓的超距作用也可以称为“零接触”,实际上是在主张:相距物体的相互作用无须媒质的间接作用就可以直接传递。从人类的经验角度是不能被接受的。相反,接触说则主张:相距物体的相互作用必须通过媒介物质的间接传递才能实现。这个观点则是可被人类思维认同的正确的观点。
接触说在历史上出现过三种方式的设想:旋涡说、交流说和场说。
旋涡说:最早由古希腊的留基伯提出,被德谟克利特及近代的笛卡儿所发展。按照媒质的性质可分为:古代原子论和近代的以太说两种,传递方式的共同点在于:
1) 通过旋涡中的粒子(原子或以太)对物体的冲撞来实现引力的传递。
2) 粒子的特殊形状(带钩子的原子或有凹凸枝角的以太)是旋涡得以联结的原因。
3) 粒子的中介作用发生在两物体中心联线以外的部位,也就是说夹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媒质不传递相互作用,是旋涡说设想的引力传递方式的特点。这种两物体中间无媒质作用的接触方式可概括为:负接触方式。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确定了引力和质量的关系,证明了引力和形状无关。旋涡因失去联结而解体,观察也证明天体的运动与旋涡说的描述不符。负接触方式的第一种设想——微粒旋涡冲撞方式被否定了。
交流说:由牛顿继旋涡说后提出,后被牛顿放弃。牛顿假定:天体因内在的需要同周围空间进行微粒交流运动。依据这个假定,牛顿在旋涡解体后,重建了天体和媒介微粒的联系,为微粒在天体周围的自然分布提供了原因,依此提出了负接触方式的第二种设想:微粒分布破缺挤压理论。牛顿认为:1)引力不是物质的本性,宇宙间的物质交流活动是形成引力现象的原因;2)天体同周围空间进行着微粒的交流活动,并因此实现了微粒在天体周围的均匀分布;3)当两个物体走近时,因两体在联线方向上的交流受到相互间的阻碍,均匀的自然分布被破坏,联线方向上的微粒变的相对稀薄,两天体因周围微粒的挤压和冲撞而作相互接近运动。引力的远距离传递得以实现。牛顿的这个设想笔者称之为交流说。
牛顿的交流说,为引力传递的探讨提供了一种可信的方式和原则;但是在交流的原因和媒质的性质等方面却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在概念术语上也缺乏必要的精炼。
牛顿放弃交流说的原因:如果空间中存在着细微物质构成的稠密流体,那么天体和光线的运动将受到阻碍,观察证明天空中没有任何阻力存在。牛顿被迫放弃了萌芽中的交流说。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可以解释的。

场说:是引力传递方式的第三种设想,最早由法拉第通过实验证实。特点:1)假定物体可以在其周围直接产生一个引力场;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中间的媒质以有限速度传递的。与负接触方式相反,媒质存在于两体中间,并在两体间传递相互作用,这个特点可概括为正接触方式。
本文认为问题在于如果媒质存在于两体的中间并传递相互作用,那么构成场的引力线必是媒质。媒质处于两体中间,其媒介作用方式只能有两种:或者是在运动中传递,或者是在静止中传递,二者必据其一。如果是在运动中传递相互作用,那么,按一定速度运动于两体之间的细小微粒如何能传递引力作用,令人费解。使人们找不到确切可信的传递方式;如果媒质是在静止中传递相互作用,那么由媒质组成的引力线必须满足现实场中的引力线的特点:即必须具有纵向拉伸的不可断性,以及横向切割的可断性。实际上由于没有这样的物质存在,因此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媒质在两体中间的媒介作用方式,即不能是运动的,也不能是静止的。说明了存在于两体之间的媒质没有任何方式能够进行媒介作用,说明媒质不可能存在于两体的中间,存在于两体之间的物质不是媒质。所以,场说的媒质中间传递方式是不成立的。媒质的正接触方式是错误的。
如果引力线不是由媒质组成,或者媒质不是物质,那么引力线的非物化,从现有的场理论角度看,引力的传递必然是零接触,这和人们的通常经验不符。这样正接触和零说为主的,场的对称破缺传递方式。接触被否定,剩下的唯一选项是交流说的负接触。所以场理论必须改革,而把交流说和场说结合起来互取精华,将出现新的引力接触传递方式。这就是本文提出的以交流说为主的,场的对称破缺传递方式。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场对称破缺传递方式概述:在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在同周围空间进行着细微物质的交流活动。对物体而言,交流活动在空间上表现为均匀性特征,在时间上表现为连续性特征。在交流过程中,共同的向心运动的细微物质,是引力传递的媒质,媒质共同的向心运动构成了物体周围的引力场;在总体上,媒质的向心运动使媒质在物体周围形成一种特殊的分布,具体表现为:纵向分布的非均匀性和周向分布的均匀性,二者共同构成了场的空间对称性;交流活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构成了场的时间对称性;场的空间对称性和时间对称性统一构成场的自然对称性。场在自然对称发生破缺的条件下,完成了引力的传递过程。相互作用的物体,因相互妨碍了对方在联线方向上的交流活动,使各自的场的自然对称发生破缺。自然对称的破缺首先是发生在联线方向上的空间对称破缺,整体上这种空间对称的破缺,对破缺部位则是时间对称的破缺,时间对称的破缺打破了破缺部位原先的均衡,使相互作用的物体由局部带动整体沿联线方向运动,破缺在相互作用的物体的中间发生,两物体共同受其影响,做相互接近运动。在计算上符合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和爱因斯坦理论。
物体和媒质的相互作用,由近及远,直接发生在媒质层次上,影响和被影响发生在相邻层次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间接作用,最后间接的体现在对方的身上。
至于宇宙间物质交流的原因和媒质的性质问题,可通过彻底贯彻牛顿的引力非本性说和交流说获得解释,其中涉及到哲学和宇宙学等方面和大量问题,超出本文的范围。
场的对称破缺理论与传统场论的差别是:吸收了交流说涉及引力实质这一长处,说明了物体何以会产生一个引力场的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场的正接触传递方式。
和牛顿交流说的差别是:1)吸收了场的概念,使交流说的概念和语言获得了精炼;2)补充说明了交流的原因和微粒的性质;3)修改了牛顿的负接触方式,确认了相互作用的发生,是场的破缺部位的物质因挤压的撤除而产生的对以前曾受到的挤压的反映。物体不是被推动,而是被吸动,或者说是自己运动。这是与牛顿的观点根本不同的地方。同时,物体对自身场的整序作用,使场物质的共同的向心运动对物体自身的合力为零,所以充满空间的稠密流体的存在,并不对运行其间的物体发生阻碍和摩擦作用,包括天体和光在内。牛顿放弃交流说的理由不能成立。
同传统的接触说相比,场对称破缺理论实际上是在说明物体的超距作用是如何实现的,负接触概念为引力线的非物化提供了依据,尽管场是物质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媒质的减少实现的。
同传统的超距理论相比,场的对称破缺理论实际上是接触说,负接触也是接触,是在说明负接触是如何实现的。[原文9500字  简介3100字]


1992年8月—1992年10月于北京香山
2007年1月9日于香山录入电脑网上发表
参考文献:
1、 宓子宏徐在新《物理学词典》(电磁学分册) 科学出版社 1983年
2、 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物理学》商务印书馆 1982年
3、 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2年
4、 A。爱因斯坦著杨润殷译《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上海科学出版社1964年
5、 A。爱因斯坦著李灏译《相对论的意义》科学出版社1961年
6、 A。爱因斯坦 L 英费尔德著周肇威译《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出版社1962年
7、 [美]H S 塞耶著《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8、 贝尔纳《历史是的科学》中译本
9、 《辞海》1979年版
10、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笛卡儿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0年
11、斯蒂芬。霍金著张星岩刘建华译《时间史之谜》(从大爆炸到黑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2、刘连寿舒忠铭李家荣《物理学词典》(粒子物理学分册)科学出版社1982年
13、M.雅茉《力的概念》载《摘译》华中工学院1976年3期
14、约翰。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中译本)华中工学院1982年
15、M.V.劳厄著范岱年戴念祖译《物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
16、杨德新马德录《物理学发展记事》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
17、库伯著杨基方汲长松译《物理世界》(分卷本)海洋出版社1983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通论哲学篇运动和时间》      
                                    陈玉选

    运动和时间是存在的属性,是物质和空间的共有属性。运动是存在的方式,时间是运动的量度。离开运动和时间,物质和空间构不成目前意义上的宇宙。离开存在,运动和空间将失去依据。
                                  一、运  动
    恩格斯认为“运动,就最一般的原因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运动起直到思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53页)。运动不仅是机械的位移,还含有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含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区分为六种形态:(1)产生;(2)消灭(本质变化);(3)增加;(4)减少(数量变化);(5)位移;(6)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物质变化)。
    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亚里士多德的“本质变化”其实是“性质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属于发展意义上的运动。而性质变化则是宇宙万物发生和发展的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发生和发展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性质变化是本质变化的基本形式,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质变概念具有相同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数量变化:(4)增加:(5)减少,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具有同等意义。
    位移则是和牛顿的机械运动等同。

    看来,这里所归纳的运动形态,还缺少一个质变和量变的特殊的运动形态——循环。循环是质变和量变都为零状态下的特殊运动,是发展的特殊形式。循环是没有质变的宇宙的独有的运动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所有的运动形态,是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自然界万物的发生、发展和消灭,实际上是一个从一物向它物转化的过程,物质不灭,运动不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物质的质变必有相应的量变,而量变和物质的机械运动——位移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物质的机械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运动,因此,恩格斯说:“一切运动都是和某些位置移动相联系的”(《自然辩证法》53页),一切运动都离不开位移,但是:“位置移动决不能把有关的运动的性质包括无遗,但是也不能和运动分开。所以首先必须研究位置移动”(同上)。可见,位移对其它运动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物质运动量的转移就没有质变;而没有物质的机械运动——位移,就不可能发生物质运动量的增加和减少。所以我们说,物质的机械运动是一切其它运动的基础运动。从中也可看到,机械论和辩证法并不存在必然的排斥关系。
                                 二、时  间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时间是永恒的,运动也就必定是永恒的”。(《欧洲哲学史》北大编 103页)。这是从颠倒了运动和时间的关系后,做出了运动是永恒的正确判断。
    但是,说运动离不开时间,不如说时间离不开运动,时间是运动的度量,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因此,牛顿设想的没有物质运动的时间不能成立。
    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时间是永恒的论断能否成立?从宇宙的循环运动看,宇宙是没有质变的,没有质变的宇宙是永恒的。宇宙的永恒性说明了宇宙是无始无终的,这也只能从时间上表述。在此意义上说时间是永恒的不无道理。那么,时间是永恒的,是否可进一步说绝对时间就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既然宇宙的运动是永恒的循环,那么循环运动亦应有其特定的时间,循环运动在整体上没有质的变化和量的增减,可看作运动为零的特殊运动,因此循环运动的时间也可以为零。这个等于零的时间被说成绝对时间,也不算是错误的。宇宙的时间为零说明了宇宙的永恒性,并且为确定宇宙的时间尺度提供了依据,在时间上度量宇宙,可取相对时间的任何一点为零向两极无限扩展。从这个意义上可说绝对时间是存在的,这个时间等于零,是无限宇宙的时间尺度。
    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的区分有三点:1绝对时间是等于零的时间;相对时间是不等于零的时间。2绝对时间是运动等于零(没有量变)的特殊运动(循环运动)的度量;相对时间是运动不等于零(存在量变)的运动的度量。3绝对时间是宇宙的时间尺度;相对时间是局部宇宙的时间尺度。
    时间依附于物质和空间的运动,时间可以度量物质,也可以度量空间;时间对空间度量的结果,是对物质度量的倒影。

                                                      陈玉选
                                               1988年2月/6月于庄河图书馆
                                               2007年2月25日星期日于北京香山网上发表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此一点不懂,希望你能把大家都说服,在网上找一点资料,不知道有用不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通论·哲学篇·总论》
陈玉选

提要:宇宙是自身的原因  自身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原因  宇宙总体没有质的变
化  宇宙中不存在规律的矛盾`  矛盾着的宇宙规律的区分

一、    宇宙是自身的原因

1 宇宙是无限多的局部构成的无限大的客观存在。宇宙没有边界,在“宇宙之外
”的设想是不成立的,宇宙之外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此,“上帝”和“神”不
可能存在宇宙之外,上帝和神不可能创造宇宙,不可能是宇宙的原因,所以宇宙
是唯一的,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原因只能来源于宇宙。
2 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在时间上两极无限,所以宇宙是永恒的。宇宙不能被创生
,也不能被毁灭,上帝和神对宇宙的创造和控制是不可能的。因此,宇宙永恒存
在的原因是宇宙自身。
3 宇宙是客观的存在,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可被人们所认识。所以,宇宙
中不可能存在着某种不可知的神秘的东西。因此,各种凡存在着神秘的不能被理
解的原因的宇宙学说,都是荒谬的。既然“引力”和“上帝神灵”同样是神秘的
,所以,引力不是宇宙的原因,有引力的物质不是宇宙的原因,只有宇宙是自身
的原因。
4宇宙的原因是统一而简单的,“自然界喜欢简单化”(牛顿语),宇宙不可能
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宇宙存在着终极原因。宇宙是唯一的,
宇宙的原因只有一个,这只能来源于宇宙自身。
总之,宇宙的原因既不能是外在的,也不可能是神秘的,宇宙做为无限的客观存
在,有特定的终极原因,并只能以自身为原因。

二、自身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原因

宇宙是自身的原因,但是宇宙怎样使自身发生运动,在抛弃了上帝神灵及引力作
用的宇宙学里,是必须予以解答的首要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毛泽东在《矛
盾论》中指出:“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的基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
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
不能例外,宇宙自身也同样存在和贯串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那么,什么是宇宙的基本矛盾?首先宇宙的基本矛盾应能够反映宇宙的基本特征
,能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严格规定和反映宇宙的基本概况。这里包含了判定宇宙
基本矛盾的两个基本原则,既质性原则和量性原则。质性原则要求,宇宙的基本
矛盾应能反映宇宙质的特征;量性原则要求,宇宙的基本矛盾应能反映宇宙量的
特点。二者共同要求,宇宙的基本矛盾应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反映宇宙的基本特
征。质性原则和量性原则是判定宇宙基本矛盾的基本原则。
其次,宇宙的基本矛盾还应能满足下述五个判定原则:
1简单性原则:按牛顿的意见,自然界趋向于简单化,同理,宇宙的基本矛盾应
当是简单的。
2恒定性原则:牛顿认为,事物的凡不能增强亦不能减弱的属性应该视为事物的
本质属性,宇宙的基本矛盾应能反映宇宙的本质,因此应能满足恒定性原则。
3对立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差异就是矛盾”(毛泽东《矛盾论》),
只有相反才能相成,完全没有差异的构不成矛盾,相反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才能
构成矛盾。同理,宇宙的基本矛盾亦不能例外。因此,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
不同的引力对立,不是宇宙的基本矛盾。
4统一性原则: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构不
成真正的矛盾。二者联系应该是密切的、直接的、不可分离的和相互交融的。因
此,传统的引力对立满足不了上述的条件,不是宇宙的基本矛盾。
5具体性原则:构成宇宙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应是具体存在的东西,而不应是某
种事物的某种性质和运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从
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样的序列发展的,构成宇宙的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
应是性质和运动极为简单的具体事物,而不应是某种事物复杂的性质和运动。
按上述七个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宇宙的基本矛盾应该是共性的物质和共
性的空间所组成的矛盾。物质和空间的矛盾从质的方面概括和反映了宇宙的基本
特征。宇宙是物质和空间的对立统一,离开物质或者离开空间,宇宙将不可能存
在,物质和空间的矛盾在质的方面规定了宇宙的本质。而围绕着构成宇宙的物质
和空间两大要素的量的特征,构成了无限和有限的矛盾,从量的方面揭示了宇宙
的特征,这是宇宙的量的矛盾。宇宙质的矛盾和量的矛盾的统一,完整地反映了
宇宙的基本概括,决定着宇宙中一切事物矛盾运动的共性和个性,基本特征和规
律。
总之,宇宙质的矛盾和量的矛盾——既物质和空间,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构成了宇
宙的基本矛盾,质的矛盾决定着宇宙质的特征,是起主导作用的根本矛盾;量的
矛盾反映着宇宙量的特征,是起辅助作用的从属矛盾。质的矛盾和量的矛盾的统
一,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宇宙运动。
三、宇宙总体没有质的变化

根据质量互变原理可推得:如果没有物质运动量的转移和积累,就不可能有量的
变化(增减),没有量的变化,就不可能有物质的质变。
又根据物质和运动守恒原理,在封闭系统内物质运动量的积累和转移是不可能的
,封闭系统物质运动的总量不变。
因此,在封闭系统内是不可能发生质变的。质变只有在开放系统内才能实现。按
恩格斯的说法:“直到现在还不能够在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物质内部使物质运动从
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恩格斯《自然辩证法》49页)。按《矛盾论》中的
说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41页
)。
根据宇宙的无限性可推得:宇宙是唯一的,唯一的宇宙实质上等于一个孤立的封
闭系统,因此,无限宇宙总体上不存在物质运动量的转移和积累,物质运动总量
不变,宇宙是永恒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适用总体宇宙。所以,牛顿说:“自然
界是永恒的循环工作者”,恩格斯说:“…无限时间内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
替,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补充——这一原理的必然性,就
是德莱柏的反理论的美国人脑子也不得不承认了”。“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
的循环…”(《自然辩证法》23页)。
因此,宇宙是运动中的永恒存在,运动不等于发展,因为宇宙的运动是没有质变
的循环运动。
再根据任何一个局部宇宙都是有限的,有限的局部宇宙在运动中和众多的外部系
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换,存在着物质运动量的积累和转移,存在着量的变化
,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是有始有终的。
所以,局部宇宙的开放性,决定着否定之否定这一客观规律是局部宇宙的规律。
综上所述,宇宙是运动中的永恒存在,局部宇宙是变化中的存在;宇宙运动的永
恒性表现为循环性质,局部宇宙的变化性表现在它的交换性。宇宙的循环运动,
保证了局部宇宙变化的均匀性和阶段性;局部宇宙的变化和发展保证了宇宙循环
运动的连续性和永恒性,二者相反相成,互为自身条件,宇宙不息不终。所以,
恩格斯说:“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
会丧失”。宇宙没有起点,自然就没有末日。
可以看到,宇宙及局部的这种有质变和没有质变的差别,实际上已构成了两个性
质相反的不同的认识客体,构成了宇宙中二律背反的客观基础。宇宙及其局部间
的主要差别是由无限和有限这一对宇宙量的矛盾所决定的,从中反映了宇宙的量
的矛盾,也影响着宇宙和其局部质的差别。但是这种质的差别仅反映了运动形式
更替与否及其条件,并没有说明之所以造成这种转变的循环运动是何以实现的。
循环运动的原因是宇宙质的矛盾运动,“万有引力”可从中导出。
从质量互变原理还可推出:如果一个空间中物质和运动的量是变化的,那么,这
一空间必定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属局部宇宙,不能依此得出诸如“有限无界”
等荒唐的结论。
四、宇宙中不存在规律的矛盾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矛盾论》/毛泽
东),所谓的“二律背反”,也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凡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二律
背反现象不复存在。
宇宙学中的二律背反,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1)错误的认识对正确认识的否定,如“引力是非接触的”和“引力是接触的
”。
(2)异化了的阶段认识被正确认识所否定,如“上帝是存在的”和“上帝是不
存在的”。
/(3)相对真理的互相补充,两个规律都含有真理性,都是真实的,但却是矛盾
的。如“物质是守恒的”和“物质是不守恒的”。这类“二律背反”实质上是由
宇宙的量的矛盾所规定的,宇宙与其局部存在着相反的性质,构成了实际上是两
个不同的认识客体所具有的相反规律,被人们误解为是一个客体具有时所出现的
错误认识。宇宙的量的矛盾是这类二律背反的客观基础。宇宙学中的二律背反除
上述三种类型,不存在第四种类型。因此,宇宙不存在着规律的矛盾。
五、矛盾着的宇宙规律的区分

既然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规定着宇宙及其局部在质上的相反,那么可以推论:
在人类对宇宙已有的认识中,凡属无限范畴的规律都是宇宙的;凡属有限范畴的
规律都是局部宇宙的。这是区分宇宙学中二律背反现象的基本法则。
所以,按上述原则可对宇宙学中的二律背反做如下处理:
背反1:宇宙是无限的;
       宇宙是有限的。
背反2:宇宙是永恒的,没有质变的,无始无终的封闭系统;
       宇宙是非永恒的,有质变的,有始有终的开放系统。
背反3:物质是无限多的永恒存在;
       物质是有限多的非永恒存在。
背反4:运动是守恒的;
       运动是不守恒的。
背反5:宇宙是可逆的;
       宇宙是不可逆的。
等等…
其中每一背反着的两个规律都是正确的,其中第一个规律是对宇宙而言,第二个
规律是局部宇宙的。

(总论到此结束)

1988年2月5 日/2月18日
1988年4月20日定稿于庄河市图书馆
2006年12月20日星期三录入电脑网上发表
参考文献:
1、《宇宙发展史概论》(中译本) 康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2、《牛顿自然科学哲学著作选》(中译本)[美]H·S·塞耶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
3、《宇宙之迷》[德] 海克尔 上海自然科学哲学编译组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3 月版
4、《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中共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年8月

5、《哲学笔记》 列宁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
6、《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年版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6 22: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00d44 (管理员):我对此一点不懂,希望你能把大家都说服,在网上找一点资料,不知道有用不
        非常感谢你的热情,不谦虚地说我分析过的关于理论方面的内容已经相当多,(复杂的理论我重点看宇宙模型),收集的各种相关知识也不少。我是从宇宙模型入手的,只要看到稍微涉及宇宙模型的内容,我统统一搜到底,取其精华。我脑海中的知识结构比较特殊,只要有确着证据的我什么都研究,我不管哪个知识面的。周易八卦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时间就是时间,只是把一个个三维的点性世界进行了连接。不能把时间神化。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资讯中心
企业生态
社区论坛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推广服务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